在油氣輸送系統中,輸油軟管作為連接各個設備或管道的關鍵部件,承擔著輸送原油、成品油等液態石油產品的重要任務。然而,在實際使用過程中,輸油軟管有時會出現憋壓現象,這不僅會影響輸送速率,還可能對設備和人員穩定構成威脅。
一、輸油軟管的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
輸油軟管通常由內層管、增強層和外層管等部分組成。內層管負責直接與輸送介質接觸,需要具備良好的不怕油、蝕性能;增強層則承擔承受內壓、防止軟管膨脹和破裂的任務,通常由纖維或鋼絲編織而成;外層管則主要起到保護作用,防止軟管受到外界環境的損害。在輸送過程中,輸油軟管通過其柔韌性和伸縮性,適應不同設備和管道之間的連接需求,實現介質的順暢輸送。
二、憋壓現象的定義與危害
憋壓是指輸油軟管在輸送過程中,由于某種原因導致內部壓力異常升高,超過軟管的設計承壓能力,從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。憋壓現象不僅會導致輸送速率下降,還可能對軟管本身造成損害,如破裂、泄漏等,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火災、爆炸等穩定事故。
三、輸油軟管造成憋壓的原因分析
軟管連接不當
連接處未固定好:在連接輸油軟管時,如果連接處未固定好或固定不,可能會導致軟管在輸送過程中發生松動或位移,進而影響介質的順暢輸送,造成憋壓現象。
連接件選擇不當:連接件的選擇也是影響軟管連接質量的重要因素。如果連接件的材質、規格或性能與軟管不匹配,可能會導致連接處密封不嚴或承壓能力不足,從而引發憋壓。
軟管內部存在異物
雜質混入:在輸油過程中,如果介質中含有雜質(如沙子、雜物等),這些雜質可能會隨介質進入軟管內部,并在軟管內部積聚或堵塞管道,導致介質流動受阻,進而造成憋壓。
內皮脫落:長期使用或維護不當可能導致軟管內皮脫落,脫落的內皮碎片也可能在軟管內部積聚并引發憋壓。
軟管老化與損壞
軟管老化: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,輸油軟管可能會出現老化現象,如材質變硬、變脆、出現裂紋等。這些老化現象會降低軟管的柔韌性和承壓能力,從而增加憋壓的風險。
外部損傷:在搬運、安裝或使用過程中,輸油軟管可能會受到機械損傷(如劃傷、撞擊等)或化學腐蝕(如接觸腐蝕性介質等),這些損傷也可能導致軟管承壓能力下降,進而引發憋壓。
輸送介質特性影響
介質粘度大:輸送介質的粘度越大,其在軟管內部的流動阻力就越大,容易導致介質流動不暢,進而造成憋壓。
介質溫度低:在低溫環境下,輸送介質的粘度可能會進一步增大,同時軟管本身的柔韌性和伸縮性也會下降,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加劇憋壓現象的發生。
系統設計與操作不當
系統設計不正確:在油氣輸送系統的設計中,如果未充足考慮軟管的承壓能力、柔韌性和伸縮性等因素,可能會導致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出現憋壓現象。
操作不當:在輸送過程中,如果操作人員未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(如未及時調整輸送壓力、流量等參數),或者對系統的運行狀態監控不到位(如未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),也可能導致憋壓現象的發生。
四、憋壓現象的防預與應對措施
增加軟管連接管理
在連接輸油軟管時,應確定連接處固定、密封,并選擇適當的連接件。
定期對軟管連接處進行檢查和維護,及時發現并處理連接松動、密封不嚴等問題。
保持軟管內部清潔
在輸油過程中,應增加對輸送介質的過濾和凈化處理,防止雜質混入軟管內部。
定期對軟管進行清洗和檢查,及時發現并處理內部異物和內皮脫落等問題。
增加軟管維護與愈換
定期對輸油軟管進行檢查和維護,及時發現并處理老化、損壞等問題。
根據軟管的使用情況和設計壽命,及時替換老化或損壞的軟管。
優化輸送介質特性
通過加熱、稀釋等手段降低輸送介質的粘度,提升其在軟管內部的流動性能。
在低溫環境下,應采取保溫措施提升輸送介質的溫度,防止軟管因低溫而變硬、變脆。
優良系統設計與操作規范
在油氣輸送系統的設計中,應充足考慮軟管的承壓能力、柔韌性和伸縮性等因素,系統設計的正確性。
制定并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穩定管理制度,增加對操作人員的培訓和考核,提升其操作水平和穩定意識。